有关近视的误区
发布时间: 2020-06-06 访问次数: 66
误区一:戴眼镜时间长了,眼睛会变成“金鱼眼”
不少高度近视的患者将眼镜摘下来后,显得眼睛特别突出,像金鱼的眼睛一样。很多人认为,这是由于戴眼镜导致的眼睛变形,所以不愿意让孩子配戴眼镜。
专家指出,眼睛变凸不是眼镜惹的祸,而是随着近视的发展,后眼轴不断增长,逐渐变凸。
误区二:眼镜戴上就摘不下来了,而且度数会越戴越深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眼轴才17毫米左右,屈光状态呈现+3D(远视300度)。由于正常孩子都应该有这样的远视,所以又称作“生理性远视”。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身体各个器官都会长大,眼睛自然也不例外。所以,眼球不断长大,远视逐渐减少到正视状态,如果生长发育过快,则长成为“近视”。一般在生长发育期内,一年增长的速度是1D(100度)。
那么,近视眼镜为什么摘不下来?道理很简单,戴上眼镜后外界物体能聚焦在眼睛的视网膜上,能看清楚了。与戴镜后清晰的世界相比,谁又想摘掉眼镜继续回到以往模模糊糊的状况呢?
所以,近视度数加深与戴眼镜没有关系,其原因是由于孩子生理发育眼轴不断增长,再加上用眼负担的加重,以及不正确的用眼等因素。戴镜后视觉质量提高,用眼疲劳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近视的进展。
误区三:轻度近视不用配镜
医生通常将300度以下的近视称为轻度近视,有人认为轻度近视不用配镜。但是,这也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有以下几种情况存在,建议及时配镜:
1、裸眼视力很差。视力低于0.5,看远时经常不清楚,需要“使劲眯着眼睛”才能看。
2、双眼视力相差大。不戴眼镜矫正则会造成双眼不能同时使用,容易造成外斜视。
3、调节力差。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焦点恰巧落在近视眼的“近点”上,因此不需要眼睛调节就能看近,久而久之调节功能就退化了。由于调节滞后的存在,可能会导致近视增长过快。
4、患有间歇性外斜视。外斜视的病人通常表现为集合功能差,而集合与调节常常是伴随在一起发挥作用的,当不戴镜时由于少用“调节”,那么“集合”功能就会更差,导致外斜视发展快。
误区四:配镜时度数稍低(欠矫)更好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近视欠矫配镜与足矫配镜比较起来更容易导致近视增长快。因此,建议配镜时尽可能足矫,使用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度数。
不同的人最佳矫正视力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足矫是要求达到最清晰视力,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矫正至1.0。比如,一位近视患者,戴-2.0D(200度)能矫正到1.0,戴-2.25D(225度)、-2.50D(250度)可以矫正到1.2,那么就应该配-2.25D(225度)的眼镜。
误区五:孩子近视不要紧,长大可以做激光手术
近视眼激光手术,即通常所说的角膜屈光手术或准分子激光手术,是利用193nm(纳米)波长的紫外激光准确切削角膜的光学区,重塑角膜表面屈率,通过降低中央区角膜的曲率,达到不戴镜提高视力的目的。
所以,手术是对患者的角膜组织进行切削,而且近视度数越高,需要切削掉的角膜也就越多。对于角膜本身就比较薄的患者,从安全角度来讲,根本无法选择该手术。
误区六:近视激光手术可以治疗近视
从手术的原理不难看出,近视激光手术只是改变了角膜的曲率,让眼睛的屈光系统在不借助眼镜的情况下,外界物体的影像成像在视网膜上。但眼睛由于近视已经发生的改变,如眼轴拉长、视网膜变薄、脉络膜萎缩等并没有被“治愈”。
因此,近视激光手术仅仅是改善了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而不是从根本上治疗了近视。
有一位男性患者在18岁时曾经做过准分子激光手术,术后视力不断下降,当术后5年来医院验光时,发现近视居然高达1200度,眼底呈现明显的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所以,当近视度数不稳定的时候选择近视激光手术,术后由于眼球壁变薄,在眼内压力的作用下,会使近视度数增长更快。而且手术年龄越小发生术后圆锥角膜的机会也越大。
误区七: ICL植入手术可以治疗近视
与角膜屈光手术用激光切削部分角膜组织不同,ICL植入手术就是在眼睛里面植入一枚人工晶体。简单地说,相当于把框架眼镜或者隐形眼镜移到眼内去了。对于角膜过薄的高度近视患者,由于无法做角膜激光手术,但又不想戴着厚重的镜片,可以选择ICL植入手术。
但是,尽管与激光手术原理不同,但仍然只是改变了不戴镜的裸眼视力,而不是从根本上治疗近视,原有的高度近视眼底病变不会得到任何改善。
年龄低于18岁的青少年,眼睛的屈光状态还未达到稳定,近视度数还可能进一步增加,眼球结构还未发育完全,不能施行该手术。而且ICL植入手术是内眼手术,对于手术的要求会更高,术后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相关并发症,如感染、术后高眼压及角膜内皮损伤等。
总之,希望大家能正确对待孩子的近视问题,因人而宜选择正确的方式,控制近视的发展,避免严重高度近视致盲眼病的发生。
常州大学医疗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