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再发猴痘警报

   发布时间: 2024-09-04    访问次数: 10

月中旬,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刚果民主共和国(DRC)以及多个非洲国家猴痘病例激增,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早在两年前,猴痘病毒曾因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此前从未流行过该病毒的国家传播而被认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然而2023年5月,随着全球病例持续减少,这一紧急状态被解除。


猴痘病毒再次来袭,虽然尚未见中国病例,但猴痘病毒通过蚊子叮咬传播这类耸人听闻的说法已经充斥中文社交平台。


WHO此番警示,背后有何原因?这波疫情有何新趋势?


猴痘病毒新的变异株会由飞沫和蚊子传播吗?


猴痘有哪些临床特征?


猴痘是否有苗可防、有药可医?


个人应该如何防护?


我们在此根据国内外权威资料总结此次猴痘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控措施

为何再受关注?

一是今年报告猴痘病例大幅、迅速增加。尽管DRC多年来一直出现猴痘病例,但2023年该国报告病例数大幅上升,而今年迄今为止的病例数已超过去年,总计超过15,600例,其中537例死亡猴痘病毒有I两个遗传分支,现有数据提示DRC流行的猴痘病毒分支I所致临床症状比2022年流行毒株所致临床表现更严重。目前,至少12个非洲国家报告了猴痘病例,瑞典和泰国均报道了猴痘输入病例。

二是新病例似乎更加严重。有报道指出感染猴痘病毒分支I的死亡率高达10%,但比利时热带医学研究所的一位专家认为过去10年的累计病例数据表明分支I的死亡率只有3%,与感染分支Ⅱ的死亡率相近。虽然新发现的猴痘病毒分支Ib存在人际传播,在特定环境中传播迅速,但关于该分支的流行病学数据非常有限,而DRC因常年战乱和贫困无法有效监测病毒传播和控制疫情。对于最基本的病毒信息,例如不同病毒分支致病性的区别,人们仍然缺乏了解。


WHO在重新宣布猴痘病毒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可以加强和协调国际合作,特别是促进获得疫苗、诊断工具以及调动财政资源,更好地实施疫情防控。

疫情新特点

猴痘病毒有I两个遗传分支,2023年以前流行于全球的以Ⅱb为主,迄今已在116个国家造成近96,000例病例,至少184人死亡。2023年以来,DRC的疫情主要为Ⅰa分支,共报告近20,000例疑似猴痘病例;其中975例疑似猴痘死亡病例,大多数发生在15岁或以下的儿童中。然而,新近发现的猴痘病毒Ⅰb分支目前已经传至乌干达、肯尼亚、布隆迪和卢旺达等4个非洲国家,以及瑞典和泰国两个非洲以外的国家。

临床表现


猴痘可感染儿童和成人,通常分三个阶段:潜伏期、前驱期和出疹期。初次感染的猴痘平均潜伏期为13天(范围,3~34天)。前驱期持续1~4天,典型表现为高热、头痛、疲劳,通常还有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颈部和上颌部位。淋巴结肿大是猴痘有别于水痘的特征。在持续14~28天的出疹期,皮损呈离心分布,并且分为几个阶段:斑疹、丘疹、水疱,最后是脓疱。皮损硬实,界限清晰,中间凹陷。

皮损会结痂并脱落,脱落后相应部位色素沉着不足,之后出现色素沉着过度。患者皮损从几个到几千个不等,主要位于面部、躯干、手臂和腿部。皮损常发生于手掌和足底,这是猴痘不同于水痘的表现。通常情况下,所有皮损处于相同阶段,这是猴痘有别于其他皮肤症状疾病(如水痘)的另一个特征。患者常有瘙痒和肌痛。症状严重程度和疾病持续时间与皮损密度成正比。该疾病在儿童和孕妇中最为严重。猴痘通常具有自限性病程,但常遗留面部凹陷性瘢痕等不良外观。

传播途径

猴痘是人畜共患病,但目前的疫情主要通过与猴痘患者密切接触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密切接触包括皮肤对皮肤(如触摸,或性行为)和口对口,或口对皮肤的接触(如接吻),也可包括与猴痘患者面对面(如交谈或呼吸时彼此靠得很近,可能会产生传染性呼吸道颗粒)。
目前没有任何研究表明蚊子叮咬可以传播猴痘病毒,而且鉴于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同属于正痘病毒属,而天花病毒并不能通过蚊子传播,猴痘病毒通过蚊子传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猴痘病毒可能在猴痘患者接触过的衣服、床上用品、毛巾、物品、电子设备和表面上持续存留一段时间。其他人在接触这些物品时,特别是如果有任何割伤或擦伤,或在洗手之前触摸眼睛、鼻子、嘴或其他粘膜,则可能被感染。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对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并且清洁双手,会有助于防止此类传播。
病毒还可能在怀孕期间传给胎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通过皮肤接触传播。
与携带病毒的动物(例如松鼠)产生身体接触的人也可能感染猴痘。因与动物或肉类的这种身体接触而造成的暴露可能通过咬伤或抓伤发生,或发生在狩猎、剥皮、诱捕或准备饭菜等活动中。食用未彻底煮熟的受污染肉类也可能感染病毒。

谁面临风险?

任何与有猴痘症状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都可能感染猴痘病毒,包括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

儿童的免疫系统仍在发育,而且他们玩耍和互动密切,加之没有机会接种40年多年前停用的天花疫苗,故而感染风险较高。此外,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孕妇等均属高风险人群。  

治疗与疫苗

尚无抗猴痘病毒的药物,因此目前治疗策略主要是支持治疗,即皮疹护理、控制疼痛和预防并发症。

有两款猴痘疫苗已获得WHO批准,但未在中国上市。它们均为第三代减毒痘苗病毒疫苗。在无法获得这两款疫苗的情况下,WHO亦批准使用改良的天花疫苗ACAM2000。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2024年初在Nature Immunology发表的一项工作提示,通过抗原结构指导的多表位嵌合策略设计的“二合一”猴痘病毒重组蛋白疫苗,可以实现单一免疫原对猴痘病毒两种感染性病毒粒子的保护,其对猴痘病毒的中和能力是传统减毒活疫苗的28倍,可能为猴痘病毒防控提供更为安全和可规模化的替代性疫苗方案。该团队正与上海君实生物公司合作推进疫苗研发。

WHO目前仅建议猴痘高危人群接种。可能感染猴痘的高危人群包括:

  • 有接触风险的医护人员;

  • 猴痘患者的家人或邻近社区的人;

  • 有多个性伴侣的人;

  • 性工作者。

  

在接触过猴痘患者后接种疫苗(暴露后预防)也有预防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疫苗应在与猴痘患者接触后4天内接种。

个人防控

猴痘的许多防控措施与Covid-19预防策略相似为了避免感染猴痘,近期应尽量避免前往DRC及其邻国。如果目前身处猴痘病毒传播地区,要避免与任何患有猴痘的人密切接触,不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衣物或毛巾;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尤其是在与病毒感染者接触后。接种猴痘疫苗可降低感染、重病、住院和死亡几率,高危人群(如男男性行为者)需要接种两剂猴痘疫苗。

总之,我们需要在疫苗、药物和检测等方面做好防控猴痘疫情的准备,个人和家庭需要注意基本个人卫生。

                                                                                                                         ——来源于《NEJM医学前沿

                                                                              常州大学医疗保健中心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

医疗保健中心
中心地址:8号辅楼一楼(科教城校区)
联系电话:0519-86330120    83290120(科教城校区)
邮箱:ybzx@cc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