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发布时间: 2025-03-19    访问次数: 13

  2025324日将迎来第30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旨在倡导社会共治理念,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营造全民参与、共享防治成果的良好氛围,为终结结核病流行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一、什么是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它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二、肺结核有哪些症状?

  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应高度怀疑肺结核。其他症状包括痰中带血、低烧、夜间盗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出现以上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三、肺结核的传播途径

  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喷出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健康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感染可能发展为肺结核。

易感人群:

  • 婴幼儿、老年人

  • HIV感染者

  • 免疫抑制剂使用者

  • 糖尿病患者

  • 生活贫穷、居住拥挤、营养不良者

四、肺结核的治疗

  肺结核的治疗原则包括:

  • 早期:早诊断、早治疗

  • 联合: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药物治疗

  • 适量:适当的药物剂量

  • 规律: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律用药

  • 全程:完成全疗程,普通肺结核治疗全程为6-8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为18-24个月

  规范治疗下,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可以治愈。不规范治疗可能导致耐药肺结核,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大。

五、哪些人容易患肺结核?

  • 肺结核密切接触者

  • 儿童和学生

  • 糖尿病患者

  • HIV/AIDS患者

  • 65岁以上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

  • 医疗卫生人员

六、结核病的分型

  1. 原发型肺结核(I型):初次结核感染,包括原发综合征和胸内淋巴结结核。

  2.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型):包括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和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3. 继发型肺结核(型):肺结核的主要类型,包括渗出浸润为主型、干酪为主型和空洞为主型肺结核。

  4. 结核性胸膜炎(IV型):排除其他原因的胸膜炎,包括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和结核性脓胸。

  5. 其他肺外结核(V型):如骨结核、肾结核、肠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等。



七、怀疑自己得了肺结核怎么办?

  如果出现咳嗽、咳痰超过2周,怀疑自己得了肺结核,应尽早到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确诊后应主动向学校和老师报告,并接受治疗。符合休学条件者应遵医嘱休学治疗,待传染性消失后,凭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诊断证明可以复学。

  肺结核可防可治,规范治疗下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恢复健康的同时保护家人。

八、如何预防肺结核?

  1. 及时就诊: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及时就诊。

  2. 患者隔离

    • 咳嗽、打喷嚏时避让他人、遮掩口鼻。

    • 吐痰时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或使用消毒湿纸巾、密封痰袋。

    • 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

    • 居家治疗者应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

  3. 增强免疫力:加强营养,注意休息,提高抵抗力。

  4. 接种疫苗: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预防儿童重症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

九、总结

  肺结核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通过全民参与、全面行动,我们可以有效控制并最终终结结核病的流行,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常州大学医疗保健中心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

医疗保健中心
中心地址:8号辅楼一楼(科教城校区)
联系电话:0519-86330120    83290120(科教城校区)
邮箱:ybzx@cc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