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的调理和建议

   发布时间: 2025-05-15    访问次数: 10

气虚是中医常见的体质类型,主要表现为元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常见疲劳乏力、气短懒言、易出汗、抵抗力差等症状。调理需从生活习惯、饮食、运动、情志等多方面综合调整,以下为具体建议:

一、饮食调理

多吃补气食物

五谷类:粳米、小米、糯米、山药、南瓜、红枣(宜蒸煮)。

肉类:牛肉、鸡肉、鱼肉(炖汤更佳)、猪肚。

其他:蜂蜜、莲子、芡实、桂圆(适量,避免上火)。

食疗方:

黄芪红枣粥(黄芪15g + 红枣5颗 + 粳米煮粥)

山药排骨汤(山药健脾益气)

忌口

生冷寒凉(如冰饮、西瓜、苦瓜)、油腻辛辣,以免耗伤脾气。

二、生活方式调整

规律作息

避免熬夜(晚11点前入睡),因夜间是元气恢复的关键时间。

避免过度劳累

久坐、久站、过度运动均会耗气,建议每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注意保暖

气虚者卫外不固,易受风寒,尤其护住腹部、后背。

三、适度运动

推荐项目:八段锦、太极拳、慢走(每日30分钟以内)。

禁忌:剧烈运动(如长跑、高强度健身)可能加重气虚。

小技巧:运动后喝少量温盐水,补充电解质。

四、情志调养

气虚者易忧思过度,建议:

冥想、深呼吸练习。

培养平和爱好(如书法、园艺)。

避免长期情绪压抑。

五、中药调理

常用方剂

四君子汤(人参/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脾胃气虚。

补中益气汤(针对气虚下陷,如内脏下垂、久泻)。

代茶饮

西洋参片3g + 枸杞5粒(沸水冲泡,适合易上火者)。

党参10g + 麦冬5g(补气养阴)。

注意:中药需辨证使用,建议咨询中医师。

六、穴位保健

足三里(膝盖下3寸):每日艾灸10分钟或按压100次,健脾胃。

气海穴(脐下1.5寸):手掌搓热后按摩,补元气。

                                                常州大学医疗保健中心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

医疗保健中心
中心地址:8号辅楼一楼(科教城校区)
联系电话:0519-86330120    83290120(科教城校区)
邮箱:ybzx@cczu.edu.cn